达索航空透露,UCAV无人机项目,即“未来空战系统”,由法国国防采购局(DGA)牵头推进,预计首飞时间定于2030年前后,计划在2033年左右实现正式服役。新一代“阵风”F5型战斗机将配备更为先进的通信数据链系统和人工智能(AI)技术,尤其突出的是具备远程操控全新UCAV无人机的能力,从而实现人与无人机的协同作战。关于可操控的无人机数量,预计将从单架逐步发展到多架同时控制,这项技术已经被中、美、俄等国成熟掌握,显示出法国航空工业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存在一定落后。
比利时“军事识别”网站公开了部分数据,达索航空的新型UCAV无人机模型,其重量接近“幻影”2000战斗机,大约为17.5吨,搭载一台M88发动机,武器舱内可装载空空导弹及多种武器。作为技术验证平台的“神经元”无人机则采用透博梅卡公司制造的“阿杜尔”涡扇发动机,整机重量仅有5至6吨。该网站还指出,达索航空计划为UCAV无人机集成空中加油能力,但采用伸缩管套系统还是传统软管锥套方案仍未最终确定。设计阶段已充分考虑该加油系统与空客A330MRTT加油机的兼容性,而A330MRTT本身支持两种加油方式。
此外,UCAV无人机还将具备舰载起降能力,类似“阵风”海军型设计。根据达索航空的规划,这款UCAV将在2033年起与“阵风”F5战斗机实现协同作战。这个时间节点略早于目前欧洲六代机项目“未来空战系统”(FCAS)的进度。根据现有安排,FCAS项目下的有人驾驶战斗机预计最早要到2024年前后才能正式服役。
展开剩余80%或许,这款无人机正是印度最渴望获得的隐身多用途模块化无人机。尤其是在遭受巴基斯坦空军强烈打击后,印度空军迫切需要将“阵风”升级为隐身战斗机。法国方面也承诺支持印度实现本土化生产。另外,如果印度无法采购美制空中加油机,它唯一的选择或许就是A330MRTT,这也符合印度引进隐身无人机进入空军序列的要求。
法国方面宣传声势浩大,展览热闹非凡,但实际上这款UCAV还没有完成原型机制造,更不用说试飞和定型了。印度空军的期待还需要再耐心等待……而巴基斯坦空军是否能趁此机会实现超越,值得关注。
巴基斯坦的主要军用无人机涵盖国产、土耳其及中国制造:
- “沙赫帕尔”(Shahpar)系列:具备察打一体能力的无人机(其中Shahpar-II已服役);
- “巴拉克”(Burraq):首款国产武装无人机,于2015年服役;
- “勇士”(Jasoos):侦察型无人机;
- 中国“翼龙-II”:主要的察打一体无人机,2018年引进使用;
- 土耳其Bayraktar TB2:2021年采购并投入实战部署。
国产“巴拉克”与“沙赫帕尔”系列约有50至80架(含侦察型);中国“翼龙-II”至少交付30架,且持续增加中;土耳其TB2采购量虽未公开,但估计为1至2个中队。综合估计,巴基斯坦现役军用无人机数量可能超过150架(含多种战术侦察机型),不包括其他国产炮兵无人机、中国“彩虹”系列以及土耳其重型无人机。
巴基斯坦航空工业综合体(PAC)负责“巴拉克”和“沙赫帕尔”系列的生产,全球工业国防方案公司(GIDS)则主攻中小型无人机的研发制造。2018年,巴基斯坦设立了中巴“翼龙-II”生产线,实现部分国产化能力。与土耳其合作建设了TB2无人机本土维护设施。巴基斯坦还希望联合开发无人战斗机(UCAV)项目,包括与中国合作的“飞马”项目,基于“翼龙”平台改进,适应南亚环境的改进型号;以及与土耳其合作的“游隼”项目,巴方参与子系统研发,2023年签署合作协议,探讨未来隐身无人机的联合开发;另外还有一个包含沙特的三方合作项目,2023年宣布联合研制新型长航时无人机,细节尚未公开。
目前,巴基斯坦军方正处于从“组装进口”到“部件国产化”再到“深度联合研发”的转型阶段。2022年首次公开国产涡喷发动机无人机原型。战略重点聚焦西北边境的反恐作战以及应对印度威胁,相关无人机已于2022年边境冲突中投入实战。然而,巴基斯坦尚未具备独立研发适配中国歼-10CE战斗机的无人僚机能力,但通过与中国的深度合作,具备分阶段实现的可能。
理想中的战斗机无人僚机需拥有自主编队协同和动态任务规划能力,而巴方在AI算法和高速数据融合领域基础薄弱。歼-10CE及其伙伴僚机需实现实时传感器数据共享(包括雷达和光电系统),而巴基斯坦目前的数据链技术只支持中小型无人机的低速通信,如“沙赫帕尔”,无法满足超音速战机协同需求。此外,无人伙伴僚机还需匹配歼-10CE的飞行包线——约1.8马赫的高速和9G过载能力,巴现有无人机最高速仅约0.6马赫(如“翼龙-II”),且缺乏高速隐身平台设计经验。
无人僚机还必须兼容配备PL-10E格斗导弹和PL-15E中距导弹等歼-10CE使用的先进武器,但巴方尚未掌握空空导弹火控集成技术、加工设备和相关材料技术。因此,最现实的方案是直接引进成熟的系统。中国已开发的FH-97A(飞鸿-97A)忠诚僚机采用隐身设计,弹舱内置PL-10导弹,且能与歼-10CE共用同一控制平台。巴基斯坦最可能采取的做法是采购该系统或获得授权组装,同时借鉴“枭龙”战机的合作模式:巴方参与需求定制(如针对高原作战环境优化),中方主导核心技术开发。
中巴双方可搭建一个分阶段能力建设框架:2023至2025年引进中国低速靶机/诱饵机(如CH-901);2025至2028年联合开发侦察型僚机(基于“翼龙”平台的升级版本);2030年以后探索武装僚机研发(前提是中国开放武器接口权限)。在此合作框架中,巴方可负责沙漠和高原环境的测试,以及电子战对抗(针对印度)领域的实战数据提供。通过中国授权,巴基斯坦利用本土制造能力降低机体成本(如GIDS生产复合材料部件),并将无人伙伴僚机纳入现有指挥系统,例如与中国“彩虹-4”无人机共用的LY-80防空数据链,但需中国提供接口协议支持。
然而,巴基斯坦必须与中国保持良好沟通并做出承诺,因为中国对AI自主决策、高速数据链等核心技术实行严格管控,巴方难以获得完整技术转移。歼-10CE单价约为4000万美元,若配套无人僚机系统成本超过每架1500万美元,将对巴基斯坦军费造成极大压力。缺乏中国支持,巴基斯坦很难实现无人伙伴僚机的自主研发计划。
因此,在未来五年内,巴基斯坦短期内无自主开发能力,可能会采购中国现有僚机系统(如FH-97A)进行小规模测试。通过中巴联合项目逐步参与低速侦察型僚机开发,但武装高速僚机仍需依赖中国主导。实现深度协同作战的关键前提,是中国必须批准开放歼-10CE的底层数据接口,否则巴基斯坦难以实现真正的无人机伙伴系统。
参考资料包括巴基斯坦国防部年度报告、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(IISS)《军事平衡》报告、土耳其STM公司公告及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相关公告。图片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及时告知删除。
发布于:天津市优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